2011/07/18

台灣有多大?沒走過你不會知道


台灣有多大?
如果看地圖跟其他國家比較,你永遠會說小小的彈丸之地,如果你搭高鐵、飛機,你只是從一個城市快速移動到另外一個城市,路上的景物快速被拋在腦後,你會覺得那只是換個地方場景不同、天氣不同罷了。但如果你是自己找路騎車或開車,扎扎實實從一個城市走一條路到另外一個城市,特別是沒有在高速公路上的路程,該有多少距離就得開多遠多久的車,左轉右轉高高低低,急也急不得,那你就會覺得路怎麼這麼遠、台灣原來還不算小。台灣有多大,有多少風景,應該是步行的人們最知道,然後應該是騎車的人,不論是機車或是單車,其次是沒速公路的開車族。至於搭高鐵飛機的人,我想你略過這一路上美麗的風光,只能領略到終點的風景,是有點可惜了。
我喜歡開車旅行,因為開車的過程就是旅行的一部分,雖然還沒有能夠做到騎車環島,但是能開車一路從家裡出發一路到達目的地,不論你用GPS導航或是看地圖,總是能夠發現一些從未看到過的景點、風景,臨時看到的景點還可以繞過去看看,新奇的發現總是讓旅行多了許多驚喜。特別是你能夠親自一里一里地感受一個一個小鎮村落,一站一站路過,這樣的方式才能感受到整個行程有多遠,地方有多大。
如果時間有限,可以混合著高速公路跟省道,例如先開高速公路到較遠的縣市,再在省道與縣道之間穿梭附近的縣市,你一樣有機會可以領略到地方之美。
台灣有多大?自己開一趟就知道了。
(附圖為「臺灣諸島全圖」- http://www.gamma.url.tw/bbs/viewthread.php?tid=1728) 

2011/07/02

Google+ 隱私權初探

熱騰騰新發表但仍在試用邀請階段的 Google+ 社群網站 (social network) 就像一個進化版 facebook,綜合了 facebook 大部份的基本功能,在隱私權設定(Privacy)上,也有較多的進步,是相當為人期待的。

Google+ 將絕大部分隱私權相關的設定放在同一頁面,你可以在右上角的個人設定中看到這個選項,但要特別提醒不是每個隱私權選項都是預設關閉的,適當的調整是必要的




接下來我們來看 Google+ 在隱私權設定功能上有怎樣的功能與改變:
1. 社交圈 (Circles)
Google+ 強調社交圈的觀念,對於用戶在訊息權限設定上,有比較明顯與清楚的觀念。



如果你將朋友經過合適的分組,那麼你在發表新的訊息時,就可以特別指定可以看到這篇留言的社交圈,對於那些 facebook 朋友超多的人,如果不想每件事都向所有人報告,這個針對每項留言都可以設定瀏覽對象的功能,是非常有用的。你可以預設一個分享對象,但仍有機會每次發表留言時再逐一改變。


2. 成員清單顯示功能

在隱私權設定頁面中,有一項特別的功能是facebook預設沒有的 - 「網路瀏覽權限設定」,它可以限制你社交圈內的朋友清單被其他人看到,你可以完全關閉,或是只顯示某些社交圈,這樣做的特點是可以保持你人際關係的隱私,不需要讓大家都能知道你跟誰是朋友。這對於想要保護家人或是特定朋友的人來說,是再好也不過了。

不過請注意,這個設定預設是對全Internet 開放的,換句話說,預設是任何人都可以直接看到你的頁面上所有的資料,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,不過 facebook 也是這樣,但連關閉的功能也沒有,難怪常常被抱怨。如果你不想在網路上曝光太多,就把它預設值改掉吧。




3. 相片標記功能

對於不在乎隱私的人來說,可能不知道相片標記功能的嚴重問題,但是對於不想要自己被人任意的表示面孔、位置的人來說,被標記在相片中或是被人打卡實在是個莫名其妙的功能。特別是 facebook 偷偷啟動人臉自動辨識功能,只要被標示過的人臉,就有機會被 facebook 永久保存,永遠記住你的臉。

Google+ 也針對相片標記功能做的較為明顯的功能,很明確的讓你指定特定社交圈的人才可以替你做相片標示,Facebook 有相似的功能,但是較不明顯,一般使用者容易忽略。如果你不想要被人標記照片,可以按X將這個社交圈排除在外,也可以單獨指定某個人才可以。尤其你不想讓自己在某個PARTY上瘋狂的表情被所有朋友看到,全部關掉是最好的。


4. 相片地理位置資訊

這實在是基本到不行的功能,預設是關閉的。



5. 避免被公開搜尋

Google+ 是預設你可以被公開搜尋的,如果你不想在網路上曝光,在個人頁面中就可以改變這個選項。






結論

Google+ 畫面簡潔有力,沒有亂七八糟的廣告(因為太新?),而 facebook 該有的基本功能都已經完備,而且在隱私權介面上也相當的清楚,再加上跟 Google 其他服務介面的大量整合,看得出的確非常具有潛力。

如果覺得 facebook 弄的太亂,那就來另起爐灶吧 ("facebook退燒 北美用戶減750萬")!!